進修部觀休二甲 島嶼觀光發展
2099411001 陳宏儒. 2099411030 陳建宏. 2099411037 王冠霖. 指導老師:徐瓊信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北寮奎壁山
- 奎壁山地名的由來:當你從海上遠眺北寮海岸時,發現山壁走極似一隻趴臥於海上的巨龜,因此先民稱此地為「龜壁山」,後經行政區劃分取諧音定名為奎壁山。北寮奎壁的「奎壁聯輝」是澎湖八景之一:以前只要月圓的晚上,奎壁山以東海面上布滿小島與漁火,加以月色映照,美景宛如天上繁星閃爍,故有奎壁聯輝的雅稱。然而現在海上布滿漁火的美景已不可得,奎壁山主要吸引遊客的是踏浪步道。
- 奎壁山海域有兩條步道分別通達赤嶼(可欣賞火山岩脈、火山口、橄欖石玄武岩、海蝕溝等)、左方步道銜接蕃沙仔尾,退潮時三處構成終年不涸的潮間潭(『大潭窟』,這些海域都是北寮村民活動的區域,其中遊客比較知道的是赤嶼踏浪)。
- 赤嶼至奎壁山海岸的潮間帶在漲潮時整片淹沒水中,退潮後會裸露出一條S型的玄武岩步道,步道兩側地勢比較低仍會有積水,步道蜿蜒至赤嶼,站在岸邊觀賞彷彿是摩西出埃及所劈開的紅海步道,光看這景致就十分迷人。
退潮時慢慢裸露出來的踏浪步道,可步行至對面的赤嶼
資料來源:
沿著菊島旅行
http://www.phsea.com.tw/travel/index.php/%E5%8C%97%E5%AF%AE%E5%A5%8E%E5%A3%81%E5%B1%B1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澎湖打造綠能低碳示範島 日本柏崎市議員抵澎參訪取經
縣政新聞發布日期: 2011/10/26
內容: 日本311地震導致福島核災,替代能源議題成為熱門話題,縣府提出的「澎湖縣低碳島示範計畫」引起日本的高度關注,26日日本新潟縣柏崎市議會議員丸山敏彥等一行前往縣府拜會縣長王乾發,了解其在綠能及觀光發展施政理念與政策推行方針、願景。
日本新潟縣柏崎市議會議員丸山敏彥、荒城彥一、三井田孝歐等一行於25日晚間抵澎,進行2天1夜的參訪行程,此行源自於日本媒體「東京(中日)新聞」專訪王縣長,撰述有關澎湖觀光旅遊及風力發電現況專題報導,柏崎市議會因為憂心日本核能廠問題,特由丸山敏彥等議員前來澎湖取經,希望能實地了解澎湖觀光發展及風能源產業發展現況與願景規劃。26日上午在參觀中屯風力發電機組後,隨即在本縣公教退休人員協會創會理事長林麟祥陪同下,拜會王縣長,雙方就澎湖低碳島計畫及觀光發展議題進行廣泛的交流與討論。
王縣長將「節能減碳」納為施政新思維,發展綠能產業,以營造永續的低碳社會與發展低碳經濟。他強調,「風」是全民共有的財產,也是澎湖用之不竭的財富,因此縣府規劃成立澎湖能源開發公司,積極發展以風力發電為主,秉持「豐富的天然資源為澎湖地方居民之共同資產」的理念,以全民入股、全民共享為方式,期透過民力促進地方的共識,共同創造地方財源收入。
王縣長進一步表示,澎湖是全世界發展風力發電最好的風場之一,滿載發電時數高達4千多小時,是全球數一數二的高,抵澎參訪的各界人士包含國際級業界頂尖的廠商都相當看好澎湖風能源的潛力,這絕對是可以為澎湖生財的事業,也是澎湖發展的機會與契機。
柏崎市議會議員也分別提出幾項重要縣政議題就教王縣長,包括推展冬淡季旅遊、傳統漁業轉型發展等,對於澎湖的海鮮美食更是讚譽有加,為澎湖觀光資源加分不少。
丸山敏彥同時也特別感謝台灣民眾在日本311震災後即時伸出的溫暖援手,讓日本人感念在心。當聽到林麟祥創會長說明王縣長在事件發生後也率先捐出5萬元,並呼籲縣府及所屬機關學校同仁秉持「人飢已飢、人溺已溺」之精神踴躍自由樂捐,丸山敏彥也特別向王縣長握手致意,表達內心由衷的感謝。
最後,王縣長致贈來訪貴賓澎湖特有的玄武岩版畫名片盒,期盼增進雙方情誼與加強交流,並請協助行銷澎湖,將澎湖這座擁有獨特歷史人文史蹟、自然景觀與豐富海洋生態珍貴資源的美麗島嶼,推向國際舞台。
資料來源:澎湖縣政府
內容: 日本311地震導致福島核災,替代能源議題成為熱門話題,縣府提出的「澎湖縣低碳島示範計畫」引起日本的高度關注,26日日本新潟縣柏崎市議會議員丸山敏彥等一行前往縣府拜會縣長王乾發,了解其在綠能及觀光發展施政理念與政策推行方針、願景。
日本新潟縣柏崎市議會議員丸山敏彥、荒城彥一、三井田孝歐等一行於25日晚間抵澎,進行2天1夜的參訪行程,此行源自於日本媒體「東京(中日)新聞」專訪王縣長,撰述有關澎湖觀光旅遊及風力發電現況專題報導,柏崎市議會因為憂心日本核能廠問題,特由丸山敏彥等議員前來澎湖取經,希望能實地了解澎湖觀光發展及風能源產業發展現況與願景規劃。26日上午在參觀中屯風力發電機組後,隨即在本縣公教退休人員協會創會理事長林麟祥陪同下,拜會王縣長,雙方就澎湖低碳島計畫及觀光發展議題進行廣泛的交流與討論。
王縣長將「節能減碳」納為施政新思維,發展綠能產業,以營造永續的低碳社會與發展低碳經濟。他強調,「風」是全民共有的財產,也是澎湖用之不竭的財富,因此縣府規劃成立澎湖能源開發公司,積極發展以風力發電為主,秉持「豐富的天然資源為澎湖地方居民之共同資產」的理念,以全民入股、全民共享為方式,期透過民力促進地方的共識,共同創造地方財源收入。
王縣長進一步表示,澎湖是全世界發展風力發電最好的風場之一,滿載發電時數高達4千多小時,是全球數一數二的高,抵澎參訪的各界人士包含國際級業界頂尖的廠商都相當看好澎湖風能源的潛力,這絕對是可以為澎湖生財的事業,也是澎湖發展的機會與契機。
柏崎市議會議員也分別提出幾項重要縣政議題就教王縣長,包括推展冬淡季旅遊、傳統漁業轉型發展等,對於澎湖的海鮮美食更是讚譽有加,為澎湖觀光資源加分不少。
丸山敏彥同時也特別感謝台灣民眾在日本311震災後即時伸出的溫暖援手,讓日本人感念在心。當聽到林麟祥創會長說明王縣長在事件發生後也率先捐出5萬元,並呼籲縣府及所屬機關學校同仁秉持「人飢已飢、人溺已溺」之精神踴躍自由樂捐,丸山敏彥也特別向王縣長握手致意,表達內心由衷的感謝。
最後,王縣長致贈來訪貴賓澎湖特有的玄武岩版畫名片盒,期盼增進雙方情誼與加強交流,並請協助行銷澎湖,將澎湖這座擁有獨特歷史人文史蹟、自然景觀與豐富海洋生態珍貴資源的美麗島嶼,推向國際舞台。
資料來源:澎湖縣政府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鳥嶼
- 名稱:鳥嶼
- 位置
檢視較大的地圖 - 介紹:
- 鳥嶼村位於白沙鄉東北方,為一傳統典型漁村,居民早期以捕撈丁箱賴以維生。鳥嶼古地名由來因昔日鳥嶼海鳥群聚而得名,可惜時至今日,鳥嶼以鮮少有大規模燕鷗棲息,故澎湖有句歇後語便這麼戲謔:「鳥嶼無鳥、貓嶼無貓、尖嶼不尖。」
- 鳥嶼海岸線綿延約2.5公里,總面積達26公頃,聚落聚集於漁港四周,山坡上為旱田,鳥嶼最著名的景觀為島上的玄武沿海岸地形。鳥嶼玄武岩海岸地勢高聳壯觀,加上面朝東北方,長期受東北季風拍打海浪的風蝕與海蝕作用激烈,使得沿岸地形發達也景觀豐富。
- 鳥嶼島上有一燈塔引導澎湖冬北方海域航行船隻,該高點為澎湖北海地區最高的海拔位置,從此處遠眺北、東海諸島,視野遼闊心曠神怡。
- 地形:全島是由玄武岩組成。北岸因為長期受東北季風以及海水的侵蝕作用,形成特殊的玄武岩面貌,目前已列為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島東部玄武岩呈現柱狀林立,與北岸呈現不同的風貌。
- 船班交通資訊:從白沙鄉岐頭村搭乘快艇前往鳥嶼約20分鐘可抵達,目前航行的快艇包括吉鴻號、宇宙號等交通船。
- 東海交通船與快艇:
鳥嶼
- 東海交通船與快艇:
鳥嶼。作者:communicate |
鳥嶼。作者:communicate |
鳥嶼。作者:communicate |
航線 | 電話 | 時間 | 票價 | 備註 |
鳥嶼<─>岐頭 | 06-9916156 | 鳥嶼7:00開船 岐頭11:30開船 | 票價單程:$50 | 吉鴻號(週一~週日 365天全年無休) |
鳥嶼<─>岐頭 | 魏船長0953391905 | 鳥嶼14:00開船 岐頭18:00開船 | 票價單程:$50 | 宇宙號(週一~週日 365天全年無休) |
鳥嶼<─>岐頭 | 06-9916226 | 鳥嶼16:00岐頭17:30 | 票價單程:$50 | 岳興號或吉鴻號。只有週五以及週日,寒暑假不開、吉鴻號及岳興號一週輪一次 |
鳥嶼<─>岐頭 | 不一定 | 平常會有一些漁船或是快艇會往返,可以告知海巡署的人,請他幫妳注意 |
參考資料:沿著菊島旅行
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
貓嶼
※景點名稱:貓嶼
※交通資訊:自費雇民營交通船
※簡述:
※貓嶼分為大貓嶼與小貓嶼
位於望安島西南方約16公里 的海域上,在花嶼的南方,相距約8公里 。蔣毓英《臺灣府志》中提及:「大貓嶼,怪石隱約如貓,故名。小貓嶼,由大貓嶼脫落,山形與大貓嶼如一而小,故土人呼為大貓、小貓。」貓嶼包括大貓嶼與小貓嶼和一些小岩礁,大貓嶼高約70公尺 ,是澎湖群島中的最高處,四面有陡立的海崖,攀登困難。小貓嶼位於大貓嶼東方,退潮時,有一寬約10公尺 的海溝相隔,島高約50公尺 ,四周崖璧陡峭,無法攀爬。貓嶼曾是海、空軍的靶場,民國八十年(1991)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核定公告危野生動物保護區;八十六年(1997)又經核定為「澎湖縣貓嶼海鳥保護區」。貓嶼的鳥類資源調查紀錄約有23科44種,玄燕鷗為貓嶼數量最多的鳥種,其次為白眉燕鷗,均屬珍貴稀有鳥種。
※一般遊客並無法登島,只能進行島嶼外圍的巡航。
※若要登島,必須進行申請核可後,才可登島。
※旅遊須知:
貓嶼海鳥保護區是我國第一個公告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凡是到此賞鳥的愛鳥人士,除必須遵守「澎湖縣貓嶼海鳥保護區保育計畫書」中的「管制事項」規定外,並請共同遵守「野生動物保育法」中的相關規定。
資料來源:沿著菊島旅行
http://www.phsea.com.tw/travel/index.php/%E8%B2%93%E5%B6%BC
訂閱:
文章 (Atom)